|
【专利】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激增 中国需求引发世界级创新 |
【zhuanli】2018-11-23发表: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激增 中国需求引发世界级创新 大洋网讯11月8日,在广州闭幕的2018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刷新了参展和交易的规模。粤港澳大湾区一批立足前沿科技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出海”布局pct专利,在知交会内外引发一轮热点。知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激增 中国需求引发世界级创新大洋网讯 11月8日,在广州闭幕的2018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刷新了参展和交易的规模。粤港澳大湾区一批立足前沿科技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出海”布局pct专利,在知交会内外引发一轮热点。知交会落幕后,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瞄准中国需求,破解世界难题,正在成为推动大湾区加快海外专利布局的重要推手。 而依照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除了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总量已超越世界其他湾区,正在逐渐形成新优势。那么,这背后究竟引发了怎样的创新模式变革,对大湾区未来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值得一一探寻。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的英文缩写,是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根据pct的规定,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 数读: pct专利数排湾区第二 截至今年8月,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23.65万件,居全国第一。广东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也是连续16年领跑全国,占到全国的50%左右。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18)》,2017年的pct专利总量达到2.14万件,在世界四大湾区中排名第二。从2013年至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pct专利总量处在上升之中,已逐渐超越或赶上世界其他湾区,形成了优势。 反观其他三大湾区,东京湾区pct专利总量保持平稳。旧金山湾区近两年处于上升趋势,纽约湾区近三年则处于下降趋势。除了东京湾区2.86万件,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分别为0.72万件和0.8万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总量差距在加大。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党委书记马宪民分析称,广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这十几年来,高校发明专利申请量能够基本占到广东省的7%左右,科研院所大概也是3%左右,加起来大概占了全省的10%。“虽然占的比例不是太高,但是它的质量是非常高的。” 对此,资深业内人士分析称,粤港澳大湾区pct专利在总量上累积的优势背后是专利机构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也与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增强海外保护意识有关。 从pct专利增速来看,2014年到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均大于其他三大湾区。以2017年为例,粤港澳大湾区的pct专利增长率为31.95%。而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的增长率分别只有0.13%、5.01%和-3.11%。 与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相比,2013年至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pct专利总量在2013年增至旧金山湾区的95%之后,到2014年约为旧金山湾区的1.5倍,2016年为2.4倍,2017年则达到其3倍。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大湾区传统制造业仍存在布局pct专利不足的短板。以陶瓷产业为例,佛山市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产值占全国的80%以上。佛山的科达洁能、恒力泰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仅恒力泰就占据了海外市场50%以上的份额。但依据合享汇智信息科技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发布的佛山市陶瓷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导航成果,佛山该行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较少,超过2万件的总量中仅有约50件pct专利。而佛山陶瓷装备产业中,科达洁能相关pct申请量在10件以下,亟待海外专利的保驾护航。 动因:中国需求引发世界级创新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pct布局的背后,什么样的创新力量在扮演推手角色?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科研院所和企业。 工作人员在农田内施叶面阻隔剂。 农业专利:隔断重金属污染 今年,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的“红壤铁循环团队”凭借农田重金属污染阻隔和钝化技术与材料领域的创新研究,获得了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的荣誉,已获得授权和正在申请的pct专利达15件。“我们的研究在国际上并没有先例。”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芳柏告诉记者,国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工厂搬迁后的土壤污染,而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难以承受高成本的技术措施,造成这类研究尚属空白。李芳柏所主持的农田重金属污染阻隔和钝化技术与材料研发项目则从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借助新材料技术,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围绕农田重金属污染阻隔和钝化技术与材料,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从2013年之后加快pct专利布局,并已经在美、日、印三个国家取得了8件pct专利授权,还有7件专利已进入实质性审查。李芳柏进一步介绍说,阻隔与钝化技术的目标是降低重金属从土壤进入植物的移动性,减少植物所吸收的重金属,尽可能改变重金属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配,让它在粮食中的残留尽可能少。不同的治理目标则分别对应运用三种环境友好的新材料,分别是铁基生物质炭、铁基腐殖质和硅溶胶。“这些新材料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结构。” 李芳柏团队在野外采样。 生物医药专利:用猪培育人体器官 事实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广阔而丰富的需求孕育了世界性的创新课题,也因此引发了世界级的创新。 无独有偶,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生物院”),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猪诞生。 近年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与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广州生物院仅在该领域就申请发明专利204项(含国际申请3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3项(含国际授权11项),pct申请18项。 该院干细胞所副所长赖良学作为世界顶尖转基因动物专家之一,是一个每天与猪打交道的人。2001年,他成功培育出世界第一例基因敲除克隆猪,轰动一时。在此后近20年间,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多种可以为人类“试药”的疾病模型猪,还利用猪作为生物反应器,使其分泌出人的胰岛素等人源蛋白,为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赖良学告诉记者,这个研究就是让猪得舞蹈症,把人的致病基因转到猪身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退行性神经病变的大动物模型,以前国际、国内都没有报道过。赖良学透露,目前研究所正在做一个更大的工程,让猪长出人的器官。“为了防止排斥,我们就把猪的免疫系统给它敲掉,让这个猪没有免疫系统。然后把人的器官放进猪的身体,器官就能长,比如说把猪的肝切了,到时候就长一个人的。”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研究员赖良学 广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模式:集群式创新促国际合作 “与十年前不同,近年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是按照‘项目群’的方式来组织。特别是‘十三五’计划中的研发项目,往往都是集群式的,更加注重系统性和集成性,技术的原创性提高了很多。”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芳柏表示,以农田重金属污染阻隔和钝化技术与材料研发项目所属的面源污染与重金属重大研发专项为例,该专项由35个项目组成,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到应用技术研究的完整创新链,总投入超过了10亿元。其中,农田重金属污染阻隔和钝化技术与材料研发项目属于关键技术层面,在创新链的三个层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而如果追溯该项技术最早的基础研究,则可以把时间倒推至2003年。 然而,从对新技术潜在市场的前瞻判断,到真正打通新技术落地的供应链,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经历了一个和企业磨合的过程。 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执行主任周静分析说,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主要是以发明专利为主,而企业的专利许多是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比如说华为,它去年一年申请pct4000多件,因为企业的专利,许多直接就融入于产品当中,直接为市场服务。而高校的许多专利是融入于科研项目当中,主要为科学创新服务,这里面也有许多结合点。 实际上,在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中,企业是科研院所重要的合作伙伴。对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来说,从专利研发到边转化产品边展开产品认证,再到打开市场,每一项产品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研究所主导把专利技术转化为新材料产品的过程。不同的合作企业则分别专注于新材料产品的生产,以及在农田污染治理中的推广应用。 李芳柏介绍说,内地一家合作企业负责把马来西亚棕榈榨油后的废渣深加工成铁基生物质炭,而铁基腐殖质的原材料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泥炭矿,一家中国香港电力企业负责开采和生产。在推广环节,另一家深耕农业领域的环保企业则把三种新材料产品像施肥一样,播撒在广袤农田中。 大规模、集群式创新也激发了专利机构对知识产权服务的精准需求。以广州生物院为例,该院建立了干细胞技术研发重大专项知识产权创新服务系统。目前,该院在干细胞领域已形成200余件高价值专利组成的专利池,初步构建一套专利价值评估体系,从专利质量、技术先进性、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这四部分分别选取可量化的13个指标,构建评分模型与评分标准。 12下一页全文阅读 瓷砖相关 专利 专利技术 专利富豪榜 发明专利 商标专利 陶瓷专利联盟 ,本资讯的关键词:专利pct2018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发明专利大湾区粤港澳世界级广东省新时代新篇章新作激增 (【zhuanli】更新:2018/11/23 22:01:09)
|